教育频道

关注陕西教育,关注你我明天.

小小科学家养成记 | 西安藤信学校小学部科学实验系列活动

发表于:2025-03-11 13:44 来源: 西安藤信学校

小小科学家养成记

西安藤信学校小学部科学实验系列活动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宛如一座神秘的宝藏,处处藏着未知的惊喜。而科学,就是那把开启宝藏大门的神奇钥匙!今日,我们特别开启这场“小小科学家养成记”活动,旨在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展现奇思妙想的舞台。在这里,每一位同学都将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亲手操作实验,用镜头捕捉奇妙瞬间,用稚嫩却充满热情的声音,为大家剖析科学原理。让我们一起怀揣着对未知的渴望,跟随同学们的脚步,在一个个趣味盎然的小实验中,点燃探索科学的火焰,开启一场脑洞大开的求知之旅!

一年级四班 杨牧烨

实验名称: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鸡蛋,透明玻璃杯, 水,盐,搅拌棒

实验步骤:

1. 准备淡水:在玻璃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水,放入鸡蛋,观察其沉入水底。

2. 加入盐:将鸡蛋取出,逐渐向水中加盐并搅拌至溶解。

3. 再次放入鸡蛋:将鸡蛋放回杯中,观察其浮在盐水表面。

实验原理: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鸡蛋密度大于淡水,因此下沉;加入盐后,盐水密度增大,当盐水密度超过鸡蛋密度时,鸡蛋浮起。

实验结论:

鸡蛋在淡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说明液体的密度影响浮力大小。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物体越容易浮起。

实验注意事项:

1.加盐时需充分搅拌,确保完全溶解。

2. 盐水的浓度需足够高,才能使鸡蛋浮起。

二年级一班 张熙珺

实验名称:三原色调色

实验材料有:红黄蓝三颜色颜料、烧杯、滴管

实验目的:

1.认识三原色: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红、黄、蓝是色彩中的三原色,无法通过其他颜色混合得到。

2.掌握调色规律:通过混合红、黄、蓝三种颜色,观察并掌握颜色变化的基本规律

实验的意义:

红黄蓝调色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年级一班 王宇宸

实验名称:蜡烛吸水

实验材料:盘子、加有颜料的水、蜡烛、玻璃杯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能力: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蜡烛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以及水被吸入杯中的现象,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2.培养动手能力:实验操作需要学生亲自完成,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兴趣:实验现象直观且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实验的意义:蜡烛吸水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燃烧和气压变化的科学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实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的科学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四班 韦雨辰

实验名称:《人造雪》

小实验家:三年级(4)班 韦雨辰

实验材料:量杯、搅拌棒、容器(如塑料盆或玻璃碗)、勺子、色素等。

实验过程:

1.用量杯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准备好适量的聚丙烯酸钠粉末。

2.用勺子慢慢将聚丙烯酸钠粉末撒入水中,同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注意添加速度不要太快,避免粉末结块。

3.可以适当加入喜欢的色素。

4.随着粉末的加入,水会逐渐被吸收,聚丙烯酸钠开始膨胀,形成白色蓬松的物质,类似雪的形态。继续搅拌,使粉末充分与水接触,直到达到理想的“雪”的状态。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参与者了解聚丙烯酸钠等高分子聚合物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等特殊性质,增加对化学材料的认识。

实验原理:利用聚丙烯酸钠等高分子聚合物的超强吸水性。聚丙烯酸钠分子有大量亲水基团,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吸收大量水分并膨胀,形成类似雪花的白色蓬松物质,从外观和触感上模拟雪的效果。

四年级四班 传欣梦

实验名称:液体分层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滴管、搅拌棒、清水、洗洁精、食用油、色素

实验原理:清水、洗洁精和清水三种液体密度不同,洗洁精密度最大会沉到底部,油的密度最小会浮在上层,从而显现出分层的效果。

实验目的及意义: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主动挖掘科学奥秘。培养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帮助理解抽象科学概念,使知识更直观。还能锻炼观察与思考,为科学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五年级五班 齐予睿

实验名称:《会站立的牙签》

小实验家:五年级5班 齐予睿

实验材料:杯子、水、牙签、洗洁精

实验过程:水中加入洗洁精,水面张力被破坏,厚厚的泡沫将牙签挤住,牙签就立起来了。

实验目的:了解水表面张力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指的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雨后水滴在枝头悬而不落,水面稍高出杯口而不外溢等现象,都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此外,水黾之所以能站在水面上,也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在液体运动中有时也起很重要的作用,如微风掠过水面时产生的涟波就是文因张力起主要作用的一种水波。

六年级一班 张梁懿景

实验名称:《太阳能光伏板小车》

小实验家:六年级(1)班 张梁懿景

实验材料:太阳能光伏板电机、 电池、车轮和车架、导线和开关、控制电路、螺丝刀、扳手等工具。

实验过程:

1. 组装车架:用螺丝刀等工具将车轮安装在车轴上,再将车轴固定在车架上,确保车轮转动灵活。

2. 安装光伏板:将太阳能光伏板固定在车架顶部,确保其能充分接收光照,且位置稳固。

3. 连接电路:将光伏板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再将电池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与电机连接,最后连接开关,形成完整电路。

4.安装电机:将电机固定在车架合适位置,使电机轴与车轮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如皮带或齿轮。

5.调试:闭合开关,将小车放在阳光下,观察光伏板是否正常发电,电机是否转动,小车是否前进。若不正常,检查电路连接、部件是否损坏等问题并调试。

实验目的:直观感受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增强对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的认识。

实验原理:

太阳能光伏板由半导体材料组成,受光照时,半导体中的电子跃迁形成电流,产生直流电,即光伏效应。产生的电能一部分直接为电机供电,使电机转动,带动车轮使小车前进;另一部分可存储在电池中,在光照不足时为电机供电。

通过控制电路可调节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从而控制小车的速度和转向。

在《小小科学家养成记》里,同学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完成了诸多奇妙实验,见证浮起的鸡蛋、吸水的蜡烛、人造雪……科学的种子已种下。希望大家永葆好奇、持续探索,未来无论在哪,都带着这份热爱,勇敢逐梦,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学篇章!

幼小动态

关于陕西省幼儿园丶小学阶段的最新咨询丶政策丶活动全都有,欢迎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关注

问政陕西 我要举报
寻求报道
关注

陕西网 查看最新陕西教育资讯

分享
期待您的来稿~

1、中小学生优秀作文

2、家长/教师分享教育心得

任何原创稿件都请以word形式发送邮箱,标明陕西网教育投稿邮箱:yilin@k12.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