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关注陕西教育,关注你我明天.

西安市航天中学名师成长之路(十四):携初心赴山海‌‌ 以匠心育未来

发表于:2025-06-13 15:40 来源: 西安市航天中学

校长寄语‌

教育之兴,系于良师;育才之道,成于匠心。

名师之“名”,源于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突破。他们以课堂为沃土,以教研为阶梯,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从青涩到卓越,从困惑到豁然,每一步都镌刻着对专业的深耕与热忱。

我们想藉由这一栏目,将航天中学老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们希望借着这一捧薪火,传递师者赤诚的微光;随着这一泓清泉,滋养教育理想的根系。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让我们以匠心为舟,以情怀为帆,共赴育人育心的浩瀚征途!

丁宝林

航中名师

王军喜

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教师

雁塔区优秀教师


名师故事

墨板勤耕传薪火,丹心无悔润桃李

1992年7月从上海华东师大毕业至今已33年了,回顾这三十三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始终兢兢业业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期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现简单回顾如下:

思想淬炼,矢志为师

1992年7月3日,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我,怀揣憧憬和梦想踏上开往西安的火车,前往067基地报到,到达长安宾馆(现航天职大华美校区),咨询去龙口067基地报到的事宜,同时前往正在建设的航天067基地参观。从长安宾馆到067基地的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周围尽是农田,感觉回到农村。

1992年7月12日,我从老家富平县坐车到西安,乘3路车到吴家坟。晚上七点半,已无到长安县的汽车,我从吴家坟步行到长安宾馆,路两旁的苞谷叶子在微风的轻拂下唰唰作响,宛如低语,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幽静氛围。晚上10点到达长安宾馆。第二天,坐067的班车前往龙口报到,报到后,我被安排到航天中学,这与我的预期不同(签协议时说到实验室)。接待的孙干事告诉我航天中学很好,并让我到学校去参观,我冒着大雨到十一所中学,见到温平校长和郭岁成老师,温校长、郭老师热情地给我介绍学校的情况、教师间的关系,并给我找来了高一的化学书,打消了我的顾虑。我决定留下当老师。

1992年8月14日进行入职培训,培训期间,温平校长看望我们,介绍了067基地在西安创办的西安航天中学,即将在9月全面开学。培训结束,9月10日第八个教师节,我们有12人分配到西安,周宪利和王林坐火车先行抵达,我们其余的十个人,带着沉重的行李,满怀期待地坐上了基地的班车前往西安。原本预计能赶上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却不料途中汽车突发故障,等我们抵达西安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了。经过这次事故,我感到了航天人的团结,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一名教师的决心。

磨砺以须,倍道而进

自从决定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我全面分析了自己:优点是经过四年的学习,化学基本知识扎实,知识面较广;不足是普通话不标准。为克服自己的不足,我在练习普通话的同时,苦练板书,用板书弥补自己普通话的不足,因此板书成为我教学的一大亮点。

1995年我带完第一届学生,深深感到光有丰富的知识,没有大量习题的淬炼,教学中知识的讲解不会到位,更不能随机应变地根据知识给出相应的习题。故1995年7月高考后,我沉下心来利用假期、下班时间钻研近十年高考习题,首先自己认真做题,然后根据知识点把近十年高考题分类汇编(手写抄题),对比分析历年高考题的命题方式,递变规律,知识迁移情况,预测未来习题的考查点,然后尝试自己编撰试题。经过三年的钻研,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变化,自己的教学也逐渐得心应手,我也被学生戏称为“计算机”。从1998年至今,每年的高考题我必做,在做题时主要分析考查点、考查方式、与上年考查的变化。

为了改变我的教学方法,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方式,我订阅《中学化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解密高考》等教学研究期刊,每本都认真学习、研究,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

在温平、张晔、徐三雄等历届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朱美金、沈也芳、李长民等前辈的关爱、影响下,我认真教学、迅速成长,短短六年时间,从化学教学的一个新人成长为高三把关教师。1998年,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不断探索,努力拼搏,连续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所执教的95届肖翌同学高考801分(全省800分以上51人),开创航天中学在西安的高光时代,为我校连上台阶,晋升省级重点中学奠定了基础。98届于泽同学高考823分,1999年、2000年我担任高三补习班化学课教学任务,经过一年努力,两届补习班化学平均成绩提高都在100分以上,然后又连续有高一到高三输送了2001届、2004届、2007届、2011届、2014届、2015届、2018届、2019届、2022届,共九届毕业生,每届学生高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5届学生也已参加完高考了,预祝他们取得好成绩。

30多年,获得多种荣誉,1995年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教师、2007年雁塔区优秀教师。撰写的论文多篇获雁塔区论文评比二、三等奖,教案连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案。

三十三年转瞬即逝,我始终致力于上好每一堂课,竭力促进每位孩子的成长,期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不乏失败的苦涩。我感谢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并无怨无悔地坚持下来,因为我认为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信仰;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

教学风采

家校之声

心中的好老师

高三1班 高嘉怡

在我的高中三年时光里,有一位老师让我难以忘怀,他就是我们的化学老师——王军喜老师。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时,他夹着泛黄的备课本走进教室,粉笔灰星星点点落在花白的鬓角上,他的背永远是挺拔的,当他苍劲的写下“化学”二字时,那板书工整得仿佛印刷体,粉笔与黑板碰撞的脆响,瞬间镇住了所有窃窃私语。

王老师应该是学校里资历最老的教师,不论春夏秋冬每天穿着都十分的板正,手上拿着每天要讲的课本与卷子。他上课的时候十分严肃。他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让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他的眼神坚定而专注,似乎能洞察每一个同学的心思。在他的课堂上,没有人窃窃私语,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课。

王老师对知识的讲解严谨又细致。每一个化学概念、每一个实验步骤,他都讲得清清楚楚。他会在黑板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板书,那些工整的字迹和清晰的思路,就像为我们搭建了一座通往化学知识殿堂的桥梁。然而,一下课,王老师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十分幽默。他会和我们开玩笑,分享一些有关于他之前带过的学生的趣事,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他的幽默仿佛有一种魔力,能瞬间消除我们学习的疲惫,让我们感到无比轻松和愉快。

他也有严肃的一面,依稀记得在一次考试之后,班里好像一锅烧开的沸水,吵吵嚷嚷,上课铃打过之后,王老师准时地出现在了班级门口,面色凝重,班级里瞬间安静下来,他站在讲台上,“都考的好了是吧?吵吵闹闹。”他说他见过更聪明的孩子,但从来不会不听老师讲的基础题。聪明的人,任何时候都在努力。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至今记忆清晰。

王老师讲题的时候更是耐心十足。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我们去问,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答。他会用温和的语气引导我们思考,一步一步地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思路。有时候,一道题他会反复讲好几遍,直到我们完全理解为止。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化学难题困扰了很久,始终找不到解题的方法。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请教王老师,心里还担心他会因为我没听懂课堂上讲的内容而批评我。但王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微笑着鼓励我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然后,他就开始耐心地为我讲解,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到相关的知识点,再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点一点地帮我梳理。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恍然大悟,成功地解决了这道难题。

在我心中,王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他的严肃让我们懂得了学习的严谨,他的幽默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他的耐心让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充满了信心和勇气。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王老师都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心目中的好老师

高三1班 张泽壹

那是第一次的“见面”,是疫情期间的网课,一张白纸,一支黑笔,便是整节课所用到的材料,甚至摄像头也像是被人手一直举着,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朴的条件却让我真正陷入了化学的海洋。

清晰的字迹,井井有条的思路,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头次对高中化学起了兴趣。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他本人,听到了他的课。长长的裤腿,白格子条纹的衬衫,黑框眼镜的背后是一双波澜不惊的双眼。“冷酷”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自我介绍,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课程。

似乎我对他的印象是正确的,在他的课堂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笑容,不苟言笑是他的代名词。他会严厉批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却又不忍心责罚,有题做得不尽理想时他也会有所不满并反复强调。这影响到了我,自此,无论是上化学课还是做化学题,我都越发沉稳,注重基础,把握每一道习题,我的化学成绩便也一直往上升,甚至到了班级第一,不过我即便考的再高,也未曾听见过他的表扬,我原以为是我们考得太差了,拿不出手,直到一次考试后家长会。

“化学老师着重表扬了你们,说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考出这么高的成绩,他让我们放心,说你们很优秀。”母亲高兴地对我说。我甚至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出自化学老师之口。我突然好像明白了化学老师的用意,不想让我们骄傲自满,毕竟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也许是我们一直误解他了。

回想起每一次去办公室问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放下手头的一切,来给我解答问题,哪怕是再简单的。想起来了,当我说出谢谢老师的时候,他也会露出高兴和蔼的微笑。他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说了很多遍都不听的,他依然会用严厉的话语作出警告。每一堂课甚至不用看书,依旧能写出满满一黑板的“干货”,令我们陶醉不已。我常想,这要多高的熟练度啊,才能将这么多知识熟记于心。也许这只是他的冰山一角,但依旧让我受益匪浅。

这就是他,我的化学老师。朴素而不失风度,严厉而不失鼓舞,表面冷酷背后却心系每一位学子,这就是他,一位并不平凡的,伟大的人民教师!

心目中的好老师

高三1班 周欣怡

粉笔灰簌簌落下,在黑板上留下一行行工整的板书。王老师的手有些颤抖,但每一笔都写得那么认真。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也照亮了黑板上那些整齐的化学方程式。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粉笔与黑板摩擦的沙沙声,和同学们认真记笔记的沙沙声。

王军喜老师今年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他的手因为常年握粉笔,指节有些变形,但写出来的板书依然工整如印刷体。每一道例题,每一个化学式,他都写得一丝不苟。即使是最复杂的有机化学结构式,他也能在黑板上画得清清楚楚。

王老师的板书不仅工整,更蕴含着深厚的教学智慧。他总是用箭头标明反应方向,用方框圈出关键步骤。即使是最复杂的反应机理,经过他的板书呈现,也变得清晰易懂。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但王老师依然坚持手写板书。手写板书能让知识更有温度,能让我们感受到王老师对教学的用心。每当看到王老师一笔一画地书写板书,我仿佛看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那一笔一画间,不仅传递着知识,更传承着师者的匠心精神。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王老师的板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知识的追求,也照亮了教育的本质。他用颤抖的手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都是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这份坚守与执着,这份耐心与细致,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教育精神。

中学动态

问政陕西 我要举报
寻求报道
关注

陕西网 查看最新陕西教育资讯

分享
期待您的来稿~

1、中小学生优秀作文

2、家长/教师分享教育心得

任何原创稿件都请以word形式发送邮箱,标明陕西网教育投稿邮箱:yilin@k12.vip